top of page

《 現觀總義 》學習之旅

譯者佛子介紹 《 現觀總義 》

        般若經內容分兩類:空性次第與現觀次第。前者的解釋本主要是龍樹菩薩的理 聚六論,後者的解釋本是彌勒菩薩的 《 現觀莊嚴論 》 。

        此 《 現觀莊嚴論 》 是詮釋般若經最主要的一本著作,其中有印度先賢的諸多釋 論、藏地祖師著作則約有一百五十本。在印度先賢釋論中,與般若經結合的主要有 十二本,未結合的有九本。

        藏地解釋 《 現觀莊嚴論 》 ,主要依循獅子賢論師所造的 《 明義釋 》 ; 《 解心要莊嚴疏 》 ,則是宗大師對賈曹傑大師講述 《 現觀莊嚴論 》 的內容時所筆錄下來。

        本書 《 現觀總義 》 則是 《 解心要莊嚴疏 》 的精華版,非常精簡,有條不紊,次第明瞭,易於學習;不僅納攝無邊佛理、主要闡述般若經義,還引用印度與西藏大 師的經、論作為依據,破斥邪說,安立自宗。此作如於般若海中時,不知何去何從, 霎時看到前方的一座燈塔。

        《 現觀總義 》 是學習般若經的主要教科書,現今,受到許多寺院、學院重視和 學習,如:哲蚌洛色林學院、甘丹東頂學院、惹對寺、上密院、基地 (Kirti) 學院、 辯經學院、涅沖寺、女眾的度母洲學院、台灣三學佛學院與班智達佛學會等大大小 小單位。

        宗大師父子三尊著作中,有許多無法詳盡解釋的難題,詳述於此書。作者由清 淨正理,於八事、七十義之基礎上,盡述成佛深、細道次第,且針對八現觀的內容, 詳盡探討相關的主題如:「離一、異因」、「涅槃」、「發心」等。

        三大寺有此一說:五大論中 《 現觀莊嚴論 》 是核心; 《 釋量論 》是 《 現觀莊嚴論 》 的理路 (邏輯辯證) ; 《 入中論 》 是《 現觀莊嚴論 》 的見解; 《 毘那耶根本經 》 是 《 現觀莊嚴論 》 的行持; 《 俱舍論 》 是 《 現觀莊嚴論 》 的細 節。由此可知此書的重要性。

        譯者本身當初在北印度辯經學院學習時,天天背誦《現觀總義》。老師常說: 「不背經典,怎麼可能學會經典 ?」所以,許多學院都將 《 現觀總義 》列為「必背」 的一本重要教科書。

        因本著重視 《 現觀總義 》 ,各學院有不同的學習期限。辯經學院入學後,先學 《攝類學》《心類學》《因類學》一年,接著《現觀總義》學期為六年:第一年是 從「禮讚文」到「法輪」,第二年從「了不了義」到「八現」,第三年由「發心」 到「二十僧」,第四年由「加行道」到「第一品」完,第五年學「第二品與第四品」, 第六年學「第五品與第八品」。洛色林學院學期則為七年,翌年,要透過筆試、辯經、 背誦 《現觀總義》等考試才能升學。東頂學院學期則為五年。無論哪一種學程都很 辛苦,但不經一番寒澈骨,焉得梅花撲鼻香 !

        以上謹提供簡單相關內容介紹,《現觀總義》主要的詳細內容,請見內文。 祝大家閱研此作,洞澈三世諸佛本意,生起空慧,發菩提心,早日成就。

導讀

如何學習《 現觀總義 》?

採訪洛色林資深大老師班登扎巴格西

        問:老師,您以前是何時進入西藏三大寺的 ?

        答:在十八歲那年進入哲蚌寺洛色林學院。從家鄉來的路途上,約七、八十 人,全部武裝,背著食物、飲料、衣服等用品,翻過的山、越過的嶺,數不勝數, 有時花費兩天時間翻越一座山,如此歷經三個月才到洛色林學院。從那時一直到 二十七歲,都在西藏洛色林學院度過;之後逃亡到印度,路線經由不丹來到印度巴可薩(Bhagsa)地區,在那裡待了幾個月。之後,赤仁波切叫我到北印度拉達克(Ladakh)居住。當時一起逃亡來的一般人民、軍人、男人、女人、出家人與在家 人都住在一起。等到將在家人陸續分配到其他地方後,我於此已住了一、兩年;再 次,在一九六四年左右回到巴可薩,繼續研習經典。 

 

        問:為什麼會選擇出家這條路 ?

        答:家人、親戚期望我可以出家,他們認為出家是一件吉祥的事。我有位叔 叔是位僧人,非常疼惜我、重視我,後來跟他住一起,就這樣,在家鄉受了沙彌戒 出家。

 

        問:您當初抱著一個學習經典的心願來到了洛色林學院,在學習過程中,有沒 有遇到什麼極大的挫折或困難 ?您是怎麼克服的 ?

        答:我最初來到洛色林時,前一、兩年,生了胃病,常常劇烈疼痛,在學院不 能勝任任何工作,有人說可能活不了了。當時,父母親教我回家鄉,我的舅父也希望我回去,但我堅持,沒有回去。那時,有老師說我頭腦很好,但必須要累積資糧。 我的老師索南公波,還有洛色林的其他老師說一切會轉好,讓我暫時修養。於是, 我大禮拜約做二十萬次後,吐了很多黑色的東西出來,加上老師的祈禱,慢慢轉好, 活下來了,後來陸續學了中觀。

 

        問:那麼,有沒有心理的困擾 ?

        答:當時在三大寺,生活非常困苦,設備不足,生活條件不好,不是只有我而 已,所有的僧人都一樣非常苦:喝黑茶、吃糌粑,有時候也沒有糌粑可以吃。

        沒有生病的話,每位僧人在三大寺內心皆非常喜悅;生病時,才會有心靈上的 痛苦。

        像我生病時,吃藥、看醫生沒有效;做了大禮拜,後來將一個深黑的血塊吐 出來。

 

        問:《現觀總義》最重要的內容是什麼 ?

        答:發心、歸依、四諦、二諦。「二諦」在洛色林學院是現觀第四年的課程, 如果學好這些,之後聽聞道次第開示時、對自己的修行都會有幫助,這是最重要的。

        還有,在三大寺,非常重視現觀第四品。第四品中有「三智一百七十三個行相」、「義相與知相」、「不退轉相」等,其中「能表與所表」的內容非常廣泛。 在洛色林學院時,由於教第二品的時間與冬季大辯經同時,所以往往只有上課 學第二品,沒有時間辯經討論第二品的內容。

 

        問:在台灣或華人地區,在家人學習《現觀總義》應該如何做才能學好 ?

        答:全部學完可能是種挑戰。就如我剛剛提到的「發心」,這個要學好。將所 學到的種種法義內容歸納到「發心」本身,或發心的因、發心的結果,也就是將主 要的內容攝於「發心」。還有,「禪定無色」單元中的「奢摩他」、「毘婆舍那」, 應結合《菩提道次廣論》的「奢摩他」、「毘婆舍那」單元一起研讀。

 

        問:學習五大論時,如何與修行結合 ?譬如:學《現觀總義》時,怎麼修行 ?

        答:修持現觀,最主要是修「菩提心」。之前,師長這麼說:「發心」單元, 闡述了完整的成佛道次第;「十教授」裡,也說明完整的成佛道次第;有些單元, 則包含全部的道次第。必須知道:在不同單元每個道次第以什麼不同相貌呈現。

 

        問:現今外國人學習經教時,遇到困難應如何克服 ?

        答:如果條件或資金不足,那麼,要盡量去具備條件。譬如:有些人在北印度 達蘭莎拉學習經教,錢用完了,回去賺錢再繼續來學。應針對不同的問題,採用不 同的解決方法。

 

        問:如果學了很久仍然學不會,退心了,該怎樣克服 ?

        答:之前,我們要花一個小時才讀得懂一堆文字,現在兩、三分鐘就讀通了。 要這麼想:「只要堅持,會慢慢進步的。」

        剛開始若抱著速成心態,之後無法達成,會氣餒的,所以心急不得,就跟上學 一樣,一年一年慢慢來。但說學不會也不見得,就像朗讀一樣,十個英文字母組合 成的字,一看到就讀得出來,可是初學時,連一個字母也不會唸。所以慢慢學,速 度逐漸變快,就可以立即唸出來了 !          《入行論 》說:「久習不成易,此事定非有。」只要有一定的練習,就會變得 容易。諸位大師不僅計畫今世,也計畫下世,我們似乎也應該好好考慮長遠一點, 不要想很快學會。此外,將學會的,盡量用之於促進慈悲、菩提心等善念增長;將 學會的道理反覆思考,讓自己留下深厚的習氣。就像父母小時候對我們說:「不要傷害別人,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必須具備優良品德。」這些道理深植於我們內心般。

        印度瓦拉納西西藏大學教授耶西濤克法師曾對我說:伊斯蘭教的父母親,從孩 子小時,就開始教導他們:「為法殉身可以到天堂。」所以深植孩童內心,因此他 們長大後,才可以為宗教犧牲。

        不管在台灣或漢地,內心留下深 厚習氣,是我們唯一可以寄託的希望。因為是佛教國家,佛法仍在世間,小時候又有父母教導,於內心種下善的種子,所以在學 校時,聽到或看到一些負面做法,會想到父母親說的話才正確,不會傾向那些負面 做法。如果沒有接受過這麼正確的想法,想法容易受影響,就會遇到很多困難。

        (老師又補充說):要學些《釋量論》。《攝類學》中的闡述,也都是《釋量論》 的思辨邏輯。學了這些之後,就知道如何分析、觀察,以正理推證,將會有所助益。 菩提心、慈悲︙︙都是靠這些「觀察修」而來。作觀察修必須要思考許多理由,透 過觀察修令心堅固;藉由「安止修」,讓心清楚顯現。 問:學《現觀總義》需要幾年才能學會 ? 答:洛色林學七年,有些學院只學五年。

 

        問:學《現觀總義》最受用的是什麼 ?

        答:歸依、發心的道理。大略知道「諸佛正法眾中尊,直至菩提我歸依,我以施等諸資糧,為利眾生願成佛」的內涵後,內心有股特別的喜悅。

bottom of page